(相關資料圖)
建立“綠色標尺”,進行差異化精準管控
我省劃分4570個管控單元守護綠水青山
南報網訊(記者杜瑩)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是生態環境源頭預防體系中的重要基礎性制度。省生態環境廳1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我省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設計及成果應用情況、工作成效等。我省將國土空間劃分為4570個管控單元(其中陸域4268個單元、海域302個單元),每個單元均制定差異化、精細化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明確準入要求、規范開發行為,初步形成全域覆蓋、精準科學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指的是根據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和資源利用上線,建立“綠色標尺”,進行差異化精準管控,不斷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效率效果,推動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提升。
省生態環境廳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處處長楊凱介紹,我省2020年就在全國率先建成“三線一單”管理平臺,隨后結合江蘇特點印發《江蘇省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方案》,省生態環境廳配套出臺《江蘇省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管理實施細則》,加強分區管控全鏈條管理。此外,還建成“江蘇省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綜合服務”平臺,努力實現管控規則“一手清”、研判結果“一鍵查”、政策文件“一庫覽”、企業在線“一站服”。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如何指導實踐?“在優化空間開發格局方面,江蘇嚴格落實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科學指導各類開發建設活動,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磊說,在建設項目選址過程中,必須充分銜接項目涉及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明確項目管控單元與準入要求。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實施以來,已指導全省102個線性工程優化選址,主動避讓國家生態保護紅線和省級生態空間管控區,并采取無害化方式穿越,擋住或優化化工、冶煉、電鍍、石化、玻璃、印染等行業的281個項目,充分發揮了生態環境源頭預防作用。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的實施還保護了全省202個重要生態空間,有力推動重要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和修復,為推進美麗江蘇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生態基礎。“十四五”以來,我省國考斷面年均水質已連續3年達優級水平;環境空氣質量保持穩中向好,PM2.5年均濃度連續4年達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生物多樣性顯著提升,生態韌性進一步增強,生態質量評價連續4年為“二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