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主余鳳
近日,臨沂市生態環境局宣講員走進臨沂第一實驗小學(東關校區),為該校師生帶來了一場生動有趣的垃圾分類主題宣講活動,課后美術老師還帶領學生開展“變廢為寶”手工實踐,讓環保理念在互動中落地生根。
活動伊始,宣講員以“垃圾分類 從我做起”為主題,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場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垃圾分類知識。宣講員通過PPT展示、趣味問答等形式,向同學們介紹了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類標準,還列舉了“塑料瓶屬于可回收物”“廢舊電池是有害垃圾”等貼近校園的例子,幫助大家快速區分不同類型的垃圾。
“同學們,喝完的牛奶盒應該扔進哪個顏色的垃圾桶呀?”宣講員的提問剛落下,臺下學生便紛紛舉手搶答,現場氣氛十分熱烈。針對學生提出的“廢舊書本怎么處理”“零食包裝袋屬于什么垃圾”等問題,宣講員逐一耐心解答,并強調垃圾分類對減少環境污染、節約資源的重要意義,讓“綠色環保”的種子在學生心中萌芽。
主題宣講結束后,該校的美術老師接過“環保接力棒”,帶領學生開展“變廢為寶”手工創作活動。課堂上,美術老師展示了提前制作的手工作品——用雞蛋托剪裁、涂色制成的彩色風鈴,用試卷封皮繪制水果、卡通圖案的創意畫作,用洗衣液瓶子切割、裝飾而成的迷你盆栽。這些精致的作品讓學生們眼前一亮,紛紛表示“原來廢品也能變成這么好看的東西”。
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紛紛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在試卷封皮上勾勒線條,創作專屬畫作。整個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學生們也在實踐中體會到“變廢為寶”的樂趣,進一步加深了對環保理念的理解。
“此次活動將垃圾分類知識宣講與手工實踐相結合,既讓學生們系統學習了環保知識,又培養了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臨沂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聯合學校開展多樣化的環保活動,推動環保理念融入校園日常,引導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爭做綠色環保的踐行者和傳播者。